问:教学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考核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答:各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教学科研训练,要求研究生进行前沿性、探索性科研工作,或者进行系统完整的助教训练。教学科研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参与导师课题、导师引导下的独立研究、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系统担任某一门课程助教等。教学科研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研究生在同一培养阶段应提交至少1篇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训练报告。
各培养单位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形式包括社会实践、医疗实践、社会调查、创新创业、科技开发和服务等,劳动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研究生在同一培养阶段应提交至少1篇高质量的劳动实践报告。
问:如何在研究生综合业务系统填报教学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
答:学生端点击学生->必修环节->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新增。应提交至少1篇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训练报告和1篇高质量的劳动实践报告,报告经导师审核通过后获得2学分。
问:教学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环节成绩如何获得?
答:此环节学生端提交两篇报告经导师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给分,研究生秘书在必修环节成绩录入栏目->提交环节成绩->公布该环节成绩即可获得合格成绩。
注:1.两个报告要分别提交,若将两个报告合并提交,系统将无法识别,导致无法获得该环节成绩。2.部分学院教学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实践由学院统一组织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助教的考核由学院及任课教师裁定,具体要求详见各培养单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问:教学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考核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具体考核时间根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实施细则而定,一般应于拟毕业学期的前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及时取得相应环节学分,以免影响下一学期毕业资格审查和论文答辩工作。
问: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考核要求是什么?
答:学术研讨(seminar)是导师或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日常培养的重要形式,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术研讨由导师或导师指定的人员主持,每1-2周举办一次。每个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研讨的次数不得少于8次。学术研讨的内容应结合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紧密围绕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展开。学术研讨形式可以采用专人报告或集中讨论等方式。学术研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达到考核要求者获得1学分。
学术交流: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应该在导师引导下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的形式包括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或研究生学术年会等。学术交流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达到考核要求者获得1学分。
问: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在研究生综合业务系统如何进行填报?
答:学生端点击学生->必修环节->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新增,在系统中填报相关记录,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研讨每学期不少于8次,学术交流填报次数依据各学院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设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参加及次数要求依据各学院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设定。
问:我在系统填报了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怎样才能获得成绩呢?
答:学生填报足够次数的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经导师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给分,研究生秘书在必修环节成绩录入栏目->提交环节成绩->公布该环节成绩即可。
注: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填报次数达标且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环节成绩【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研讨达标次数=(毕业学期数-1)×8。例:2021级三年制硕士生拟申请2024年6月毕业学术研讨最低达标次数=(6-1)×8=40次】;学术研讨、学术交流要分别填报。【某院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要求在学期间参加至少5次,则该院学生须在系统填报至少5项学术交流的记录】。
问: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考核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学术学位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每学期不少于8次,一般考核至拟毕业学期的前一学期。根据各培养单位实施细则,审核要求大致分为每学期审核一次、每学年审核一次、或临近毕业集中审核等,请根据培养单位具体要求实行。建议各位研究生根据实际情况按每学期参加情况及时进行填报,以免在毕业学期积压填报任务,影响毕业资格审查和论文答辩工作。
各位同学,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excel导入导出功能以及其他必修环节功能优化正在开发升级中,敬请期待!